当前位置: > 论文中心 > 教育论文 >

口腔医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(2)

时间:2014-01-03 17:14 点击:
各章节由教研室完成后交科教科汇总形成《手册》初稿,并交科教科聘请外籍教师,进行语法结构、篇章上的修改、调整。科教科将外籍教师修改后的《手册》反馈至各教研室指导小组,广泛听取意见、建议,无异议后,进行

  各章节由教研室完成后交科教科汇总形成《手册》初稿,并交科教科聘请外籍教师,进行语法结构、篇章上的修改、调整。科教科将外籍教师修改后的《手册》反馈至各教研室指导小组,广泛听取意见、建议,无异议后,进行印刷、装订。

  第二,教学试运行。围绕《手册》,对我院2010级、2011级硕士研究生进行教学实施与试运行。(1)科教科将本项目理念与外籍教师沟通交流。外籍教师先基于《手册》学习规范的口腔医学专业词汇及了解《手册》收录的口腔医学专业知识。(2)外籍教师尝试改革教学方法,创新教学模式,构建基于“多元智能理论”的专业英语课堂,引导学生学习《手册》收录的知识点,并能以口语形式将之表达出来,师生间探讨、交流,将《手册》内容“活用”,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。多元智能理论认为,人的智能是多元的,有强势智能和弱势智能之分。强弱智能相互联系、组合便形成人的不同智能特征和风格。该理论提倡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,改变传统的授课观念,运用多种方式设计课堂活动、组织教学,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,从而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。

  在专业英语课堂上,2010级、2011级研究生自由组合,15~20人为一组。外籍教师应尽可能地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教学,在多元智能教学理论指导下:(1)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、兴趣、能力、学习风格;(2)在教学中注重专业词汇的起源、发音、构词(词根、前缀、后缀)的讲解,注重语句和篇章结构的阅读分析、理解;(3)模拟真实情境,通过角色扮演、游戏互动等方式进行有意义的交际活动(如接诊、病历书写);(4)将医学术语、词汇运用于句式结构,以句子、段落篇章为单位进行口头汇报及写作训练,提高学生的英语“输出”能力。

  3.教学评估

  医学专业英语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,因此,改革评估方式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、改进学习方法、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。

  由终结性评估转向“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”,采用综合评估考核方法确定学生的学习成绩。过程性评估包括学生的出勤、课堂发言和临床对话模拟及专题报告模拟等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。期末的终结性考试由单纯的笔试转向口试、听力考试与笔试相结合。以我院为例,口试考试采取以下形式:外籍教师担任考官,考试前,考官先向考生说明假定的情景、彼此将要扮演的角色和交谈的话题。话题围绕患者前来就医、问诊、检查、诊断、治疗等方面进行。由考生从6个话题中随机抽取2个话题与考官交谈。考官根据考生的发音、连贯性、语法等进行评分。听力测试由考官播放6段标准化听力材料进行测评。笔试第一部分通过专业词汇“中译英”考核考生的专业词汇量,第二部分从指定的4个病案中选择其中一个写一份门诊病历。通过“口试、听力考试与笔试”相结合,充分考查学生的听、说、读、写、译等专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。

  科教科设计教学改革问卷调查表,开展问卷调查,发出问卷调查75份,收回73份,调查结果为:很有收获6人,占8%,有收获49人,占67%,费时间、收效小15人,占21%,浪费时间、无收获3人,占4%,即75%的学生认为经专业英语课程学习后有所收获,并期望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更具有实用性,通过学习,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。

  在教学逐步实施过程中,以实用为主、够用为度、学以致用为原则,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,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参与到互动中来,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,是专业医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模式。

  参考文献

  [1]高晶.医学专业英语课堂生生互动模式研究[D].吉林大学,2009

  [2]李晶.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引入ESP的研究[D].延边大学,2011

  [3]李守巍、江涛.浅谈医学研究生专业英语的教与学[J].医学教育探索,2007(2):172~173

  [4]梁平.大力加强医学英语专业建设[J].南方医学教育,2007(3):5~6、18

  [5]张一鸣.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[D].沈阳师范大学,2011

  [6]刘瑞玲.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高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[D].山东师范大学,2010

 


   论文榜(www.zglwb.com),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、投稿辅导的网站。
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,寻求投稿辅导代理,快速投稿辅导,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:省级投稿辅导/国家级投稿辅导/核心期刊投稿辅导//职称投稿辅导。


栏目列表
联系方式
推荐内容
 
QQ在线咨询
投稿辅导热线:
189-6119-6312
微信号咨询:
18961196312